首經貿外國語學院舉辦人才培養基地 簽約揭牌暨客座教授聘任儀式
11月23日下午,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外國語學院人才培養基地簽約揭牌暨客座教授聘任儀式在博遠樓新聞發布廳成功舉辦。原駐新西蘭、庫克群島、瑞典大使陳明明,中國外文局翻譯院院長黃玉龍,北京市豐臺區商務局局長許淵源,中非民間商會執行會長王曉勇,北京思必銳翻譯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許立群,校黨委副書記孟波等出席儀式。儀式由外國語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劉重霄主持。
活動開始前,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吳衛星親切會見了陳明明、黃玉龍、許淵源、王曉勇、許立群等校外嘉賓,并與各位嘉賓就新時代下如何加強行業、產業、高校的協同合作,共同培育更多更好經貿翻譯領域人才等話題進行了討論。
孟波在致辭中感謝各級領導、各界朋友對學校學科建設發展的支持和幫助。他指出,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學校在剛剛成功召開的第五次黨代會上,提出了實施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琢玉工程”的工作部署和未來五年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具體要求,而人才培養基地共建是校內外聯動辦學、“政產學研”協同合作育人的重要實踐途徑。中國外文局翻譯院等四家單位作為各自領域的權威機構,與外國語學院專業對口、人才培養契合度高、合作空間廣闊,此次人才培養基地簽約揭牌儀式既是學校與各單位深化合作、攜手育人的新起點,也為外國語學院實現“數智化”轉型開啟了良好開端。
孟波表示,學校將高度重視共建工作,大力支持學院不斷夯實合作基礎、形成長效合作機制,也將緊密結合高端翻譯人才培養要求和產業及區域發展需求,協調多方力量共同謀劃學科發展和專業建設。他表示學校將與共建單位一同秉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創新、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合作原則,共同探索培養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新模式,促進教育和產業的聯動發展,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和產業需求。
經過充分調研、友好協商,學院特邀中國外文局翻譯院、北京市豐臺區商務局、中非民間商會、北京思必銳翻譯有限責任公司四家行業翹楚簽訂合作協議并共建人才培養基地。孟波與黃玉龍、許淵源、王曉勇、許立群等合作單位領導共同見證了雙方框架合作協議的簽署,并攜手為人才培養基地揭牌。
隨后,在合作單位領導發言環節,中國外文局翻譯院院長黃玉龍指出,中國故事講得好不好,中國聲音傳得遠不遠,翻譯工作是基礎,翻譯人才是核心,翻譯院和首經貿外國語學院共建“經貿翻譯研究與實踐基地”,是聯合培養高端翻譯人才的一種有益探索,也是加快落實中央關于全國翻譯人才隊伍建設戰略部署的具體舉措。未來雙方將開展深層次、多領域的合作,共同培養能夠更好服務于新時代國際傳播需求的高層次、應用型翻譯人才。豐臺區商務局副局長楊衛麗表示,豐臺區商務局作為豐臺區“兩區”建設、國家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牽頭部門,與首經貿外國語學院有很多契合點,并已開展了多次合作,未來雙方將進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推動人才培養基地建設,打造促進校地合作,服務區域發展、培育高層次人才的重要平臺。中非民間商會執行會長王曉勇談到,今年是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十周年,在新形勢、新任務下,商會將繼續加強與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尤其是經濟學院、外國語學院的合作交流,攜手并進、共建雙贏,同時也期待雙方的合作能為首經貿學子大學生活增添亮點、職場發展賦能助力;北京思必銳翻譯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許立群表示,思必銳一貫重視校企合作,與首經貿外國語學院共建“實訓實習基地”,不僅將為學生們提供更多實訓、實習和就業機會,也將通過這一平臺與學院一同實現雙方在語言服務領域共同的歷史使命,為提升國家翻譯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助力中國國際傳播事業做出貢獻。
劉重霄主持儀式
為加強首經貿人才培養力度,學校還聘請到原駐新西蘭、庫克群島、瑞典大使陳明明擔任客座教授,孟波為陳明明頒發客座教授聘書。孟波表示,陳明明大使作為資深外交家、翻譯家,有著豐富的外交經歷和翻譯經驗,相信在陳大使的支持下,我校師生能為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積極力量。
外國語學院歷來重視人才培養的“內部滋養,向外共生”路徑,本次簽約揭牌暨客座教授聘任儀式的成功舉行,是學院立足新時代首都發展,建設新時代外語人文學科和人才培養新范式的重要嘗試。未來,外國語學院將堅持立德樹人根本要求,充分發揮與共建單位的合作優勢,切實做好“政產學研”多方深度融合,結合高端翻譯人才培養要求和產業及區域發展需求,不斷拓寬合作空間,走出具有首經貿外語特色的人才培養新征程。
中國外文局翻譯院副院長李偉勇、邢玉堂,翻譯研究部主任張雅明,豐臺區商務局綜合發展科科長湯衡,中非民間商會執行秘書長馮強、執行會長助理趙丹,北京思必銳翻譯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李藝峰、資源管理總監馬麗瑩、培訓部經理劉雅堃等校外嘉賓,黨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長、研究生院院長王軍,教務處副處長孫亮,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玉紅玲,經濟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趙家章,外國語學院黨委副書記蔡丹、院長助理欒婷、趙海永以及外國語學院師生代表參加了儀式。
來源: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外國語學院新聞網